△来源《生态中国》
今天17时,肇庆亮相央视!
将近一个小时的节目时长,
吸引了众多网友在线观看!
美丽的绿色肇庆大受好评。
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
(CCTV-4)携手自然资源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推出的
特别节目《生态中国》第三集
《“植”此青绿 不负青山》,
详细介绍了肇庆推进国土绿化的成效,
向观众展现了
肇庆“山水名城”的独特生态魅力。
本期节目由央视资深主持人孟盛楠、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首席专家王成、自媒体博主王若顿组成生态小分队,以国土绿化为主题,从护绿、扩绿、兴绿三方面展开,全方位介绍肇庆推进国土绿化的成效。
护绿的坚守
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森林面积最大的城市,
也是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城市,
森林面积达到了1580多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1%。
节目中,生态小分队
首先来到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跟随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师
循着监测样线,体验野外护林工作,
亲身感受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生物多样性。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翻开世界植被图,沿着地球的北回归线环绕一周,目之所及多是寸草不生的沙漠、贫瘠的荒漠以及无边的海洋,而在中国华南地区,却有一片繁茂的森林,那便是——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源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肇庆发布特约摄影师 梁亮 摄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具有400多年保护历史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地球上绝无仅有,被誉为“生物宝库”与“物种基因库”。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被科学家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管理的自然保护区,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三家成员之一,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野生生物物种。
△谢耀明 摄
△肇庆发布特约摄影师 罗馨如 摄
此外,还保存有针阔叶混交林等其他7种森林植被类型,为科学研究森林植被的演替提供了天然试验平台。
△图源 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长期保持在98%左右,记录有高等植物2291种(其中野生高等植物1948种),有兽类43种、鸟类277种、爬行类59种、两栖类23种;有大型真菌836种、鱼类25种、已鉴定的昆虫996种,这里就像一座大自然博物馆。
△来源《生态中国》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风景秀丽,山峦叠秀,林木茂盛,生物资源还十分丰富,一年四季游人不绝。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娟 摄
到鼎湖山上走走,还有机会与广东省省鸟白鹇偶遇。鼎湖山上还穿梭着版纳鱼螈、豹猫、鬣羚、棕脸鹟莺、黑眉柳莺的身影。它们的出现是鼎湖山良好生态环境的佐证,也是我们肇庆的财富。
△梁瑞伟 摄
△豹猫。图源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森林是巨大的碳库,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科学家通过估算森林碳储量,为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巨大贡献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中国,用于科学家评估森林的碳储量的样地超过7800个,鼎湖山的样地就在其中。
△以上2图 来源 光明网
鼎湖山站已依次建成了氮沉降添加实验样地、酸沉降添加实验样地、森林生态系统移位实验样地等野外长期定位监测研究平台。目前正在打造“天-空-塔-地-井一体化”立体观测平台,建设具备“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能力的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构建开放共享的森林生态监测研究平台。
△图源 光明网
随后,生态小分队还来到了
怀集县红锥王古树公园参观红锥群落,
深入了解古树名木日常保护工作。
怀集县红锥王古树公园
怀集县红锥王古树公园拥有极为珍稀的红锥群落。这里树龄超过100年的红锥树有25棵,平均树龄已超过210岁,众多古树聚集成了一片约20亩的古树林。
△来源《生态中国》
其中最大树龄的一棵红锥树距今已有1300多年,被评为广东十大最美古树之一。走近这株红锥树王,板状根扎实厚重支撑起庞大的树干,树干粗壮需十人才能将其合抱,树枝婆娑直上云霄,树形挺拔昭示着它依旧蓬勃的生命力。
△来源《生态中国》
红锥树木材坚硬耐用,胶贴与油漆的性能好,是极佳的建筑和家具制作原材料。为了更好地保护红锥古群,2019年怀集县投入超300万元,建设了红锥王古树公园,在古树附近修建了登山步道、观景台和木栈道等设施,防止游客和村民长期踩踏古树周边土壤,导致土地板结影响树木根系生长。
△红锥古树枝干婆娑,直插天际。
扩绿的执着
1974年,
怀集县在岳山率先发动万人造林大会战,
共投入人力2.5万余人,在143天
完成高标准造林3.5万亩。
△来源《生态中国》
节目中,生态小分队
来到了位于怀集县蓝钟镇境内的
怀集县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
参观三岳自然保护区科普·研学基地,
倾听岳山造林大会战的动人故事。
“岳山造林”大会战
“岳山造林”是肇庆大规模植树造林的开端。赓续“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怀集县人民以愚公移山般的坚毅和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前赴后继、接续奋斗植树造林,创造了荒山变林海的奇迹。
△来源《生态中国》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当年的岳山造林点已成为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2.6%,白鹇、仙八色鸫和斑林狸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此安家,成为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实现从荒山到绿洲的生态奇迹。
△保护区内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赤麂。
今日的肇庆,已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绿色大市,绿色是肇庆最鲜明的底色和特色。
△来源《生态中国》
肇庆拥有超过106万公顷林地,森林覆盖率超过70%,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岳山林场。图源 怀集发布
兴绿的期盼
近年来,封开县积极探索
“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
实践路径,依托得天独厚的林地资源
与优越的气候条件,
积极挖掘生态资源发展潜力,
大力培育灵芝种植产业,
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
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生态小分队
来到位于封开县南丰镇的
万亩灵芝谷基地,
体验灵芝采摘、品尝灵芝茶,
解锁当地发展林下经济、
实现绿富同兴的密码。
△来源《生态中国》
封开县万亩灵芝谷基地
2019年,南丰镇引进企业在该镇建设了封开县万亩灵芝谷综合产业园,种植灵芝等珍贵药材2700余亩。
△来源《生态中国》
今年是南丰万亩灵芝谷发展林下灵芝种植的第六个年头,种植技术与管理已成熟稳健,预计今年可收获优质有机灵芝60000公斤,创造总产值近3000万元。
△来源《生态中国》
以当地基地为例,从林下灵芝种植起步,已逐步构建起涵盖产品研发、加工和销售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开发的灵芝面条、灵芝茶、灵芝酒等产品,带动近千人就业,助力每户年均增收3万多元。
△来源《生态中国》
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真正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值得一提的是,林下种植不仅带动农民致富,还能促进原有林木生长,带来双重收益。
△来源《生态中国》
最后,生态小分队
还来到星湖国家湿地公园和七星岩,
近距离观赏丹顶鹤和火烈鸟,
触摸摩崖石刻,
沉浸在肇庆的风光旖旎中,
为肇庆持续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所取得的成效点赞!
△以上2图 来源《生态中国》
这样的绿色肇庆,
你爱上了吗?
资料来源:CCTV-4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封开发布 怀集发布